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学位授予单位 |
名称: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 |
代码:10704 |
授权学科 (类别) |
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
代码:1201 |
2021年12月31日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创建于1965年,早期以矿业技术经济领域研究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开拓了质量管理和系统工程两个研究领域,其中的质量管理为国内最早设立该研究方向的院校之一。2003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成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与能源企业安全管理”获批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2011年依托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置“矿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经过18年的建设发展,本学科形成了鲜明的能源经济管理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保障我国西部能源行业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科现有39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境外经历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27人,专任教师生师比2.48:1。
(二)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1)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管理知识;(2)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3)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提高的基础和能力。
(三)学位标准
1.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系统与深入掌握管理学与数学的基本理论,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2.掌握某专业领域理论与方法。系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某专业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把握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熟练应用专业领域的相关研究方法或工具,包括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并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
3.掌握统计与计量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筹学、博弈论、决策理论、风险评估等相关定量方法,能够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形成了安全与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矿业系统工程、安全应急管理、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矿业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重大课题,为政府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该学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科方向 |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
安全与应急管理 |
本方向面向矿业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开展不安全行为致因机理、险兆事件防控机理、事故情景推演、应急处置方法、员工安全胜任力特征、应急能力测试等研究,特色鲜明。提出了安全经济溢出理论,构建了矿工行为安全管理模式、行为安全干预模式、安全胜任力模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等,丰富了安全与应急管理理论成果,创新了方法应用。 |
能源管理系统工程 |
本方向面向能源经济管理领域,重点研究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战略、能源投资决策、能源系统建模与仿真、能源产业创新等。在资源资产定价、最优开采规模等方向特色鲜明。矿业权实物期权和案例估价方法应用于研究资源可持续开发战略,不确定条件下资源投资决策方法、最优开采规模确定方法应用制定陕西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政策。 |
工业工程与管理 |
本方向面向煤炭、能源化工及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生产运作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管理等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设备健康维护与管理、生产调度优化、质量绩效评价与创新等多领域协调发展、特色鲜明。智能制造涌现性行为的产生机理指导了智能化矿山建设模式,智能优化算法为芯片制造企业作业效率提升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等。 |
社会管理工程 |
本方向主要开展中国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转型中的资源配置、积极健康老龄化及城乡居民福祉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旨在探索产 城融合、绿色零碳理念的创新性发展,系统地研究能源资源与安全可持续供给发展路径等人类社会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应用方法。该方向形成了老龄社会、城市规划、资源与环境等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优势,在社会变迁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色鲜明。 |
(二)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39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境外经历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27人,专任教师生师比2.48:1。本学科建立了一支或拥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学术水平突出的兼职教师队伍。近年来邀请中建七局四公司、际华集团3513公司、宁波方太公司、3M公司、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等16位企业高管,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还有一批来自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马卫民教授、胡祥培教授、宗福季教授等14位兼职教授团队,通过合作研究、举办学术报告/沙龙、评审基金项目申报书等形式,开展研究生指导;并以柔性引进和短期人才项目,聘请湖南商学院陈晓红院士担任本学科首席科学家,聘请四川大学刘继才教授等和本学科教师开展合作学术研究,产出了多项高水平学术成果。2021年成功引进1位青年博士,与2位本领域著名学者开展柔性合作,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史玉芳博士获评教授职称,学科团队研究力量得到了明显加强。
(三)科学研究(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及其他代表性学术论文、著作、获奖、专利等情况,体现专业学位授权点特色的数据和案例等)
本学科创始人为20世纪50年代留苏归国专家黄树模教授,他在运筹优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本学科矿业系统工程研究的良好基础。20世纪70年代,刘建生教授因在煤炭行业推广质量管理的杰出贡献而荣获中国质量协会“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卓越推进者”。多年来,本学科专任教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9项,在研11项。90%以上的研究生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研究。本学科团队郭道燕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郭道燕、李琰、史玉芳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同时,本学科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2021年完成的决咨委报告“双碳背景下陕西省能源工业发展转型路径研究”得到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程福波批示,指示:“对陕西省能源工业转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请发改委能源局阅研”。
(四)教学科研条件(科研平台/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型装置、服务人才培养实质性的硬件投入/科研氛围等)
本学科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风优良;拥有经管类省级教学示范实验中心,2021年投入12万元用于相关研究生实验软硬件升级工作;丰富的图书文献及46种网络数据库能够检索和下载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拥有完善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机制健全,运行良好。
(五)奖助体系(总体投入、生均情况、覆盖率等)
本学科拥有包括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企业奖学金等10余种奖助学金,覆盖了100%的研究生;100%的研究生通过学术会议、企业调研、学术沙龙等形式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中。2021年本学位点10人获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人获得企业奖学金,占总人数15%,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占全院获奖人数占比7%。2021年学校共投入23.8万元(生均0.3万元/年)用于本学科研究生的奖助学金,支持研究生专心从事学术研究。
(六)教改经费投入和项目设置
学校2021年投入5万元进行教改项目研究,推进学科点提升教学及管理水平,设置了“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校级研究生MOOC项目”等课题,为教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基础。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考录比、生源院校层次、生源东中西部区域构成、国内国际生源情况、选拔优秀生源的措施等)
2021年本学科点招生26人,一志愿报考33人,考录比126.92%,但是因为一志愿考生成绩不过线等问题,招录的26人中,有15人是调剂录取的。目前招录学生中,有3人来自原985/211院校,11人来自国内普通一本院校,12人来自其他高校。
本学科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生源,对优秀生源,可以优先选择导师、优先录取,在研究生一年级奖学金评定中,优秀生源自动认定为一等奖学金。
(二)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科特色的做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员标兵建设等)
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弘扬“胡杨精神”,建校62年来坚守祖国西部,奉献煤炭行业,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及管理科学人才。
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充分挖掘经管类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注重培育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面向全校工科类学生开设《管理学导论》;适应智云互联时代需求,及时更新培养方案,梳理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纳入教学大纲,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组织“课程思政大练兵”讲课比赛;注重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的典型引领作用,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本学科坚持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学院党委获批学校第二批党建“双创”标杆学院,会计系党支部和2020级研究生党支部获批建设样板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异常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学院党员师生逆流而上,争当抗疫先锋,25名教工党员积极报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党员先锋突击队”,2名教工党员积极参加封控区接送考生志愿者。
(三)课程与教材(体现课程体系与时俱进的做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学位点案例建设等)
严格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开设相关课程,根据国家关于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双碳”目标,与时俱进开设低碳绿色转型系列课程,同步编写相关教材,将国家有关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最新精神、最新方向嵌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同时,本学科点积极推进案例建设工作,以《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学术成果出版资助办法》(管理发〔2021〕4号)、《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学术科研成果认定和奖励办法》(管理发【2018】10号)制度化的形式激励师生们参加案例大赛和案例入库工作。
(四)导师指导
学校制定出台《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引进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考察实施办法》、《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教师师德考核办法》《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等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研究生导师的选聘严格执行学校导师遴选规定,把好导师遴选入口关,保障导师水平;及时组织新遴选导师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导师培训,按照年度和四年聘期考核导师的师德师风、指导绩效等工作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对于指导研究生出现论文质量问题、或者研究生反映存在问题的导师,学院会组织警戒谈话,情况严重者,取消其研究生招生资格。
2021年本学科所有教师签署《教师师德承诺书》,当年度本学科未出现师德师风问题,未出现学位论文抽检质量问题。
(五)学术训练
本学科点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经济管理前沿、学术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并组织和鼓励研究生参加导师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交流活动、学术沙龙等,学院和学科点会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同时,基于导师的纵向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深入企业一线、社会经济发展一线参与调研和专业实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术水平。近五年来,本学科研究生共发表CSSCI源刊论文11篇,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120多人次获得了各类学科竞赛奖项,16人次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12人次获得软件著作授权,100%的研究生参与了省部级及以上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锤炼了较为突出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六)学术交流
1、2021年,本学位点组织相关师资团队老师,继续跟踪、全力配合学位点第五轮水平评估工作;从2021年6月份开始,正式启动“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
2、顶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压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承办第26届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E&EM2021),邀请了陈晓红院士、杨善林院士、王双明院士、四川大学徐玖平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刘心报教授等著名学者举行学术演讲,大大提升了本学位点的社会影响力。
3、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各类学术会议9次,参会40多人次,拓展了学术联系,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七)论文质量
近五年来,本学科点未出现因为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合格率为100%。本学科点执行了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开题答辩-院内盲审-院内预答辩-校外盲审-预答辩-正式答辩”的工作流程,良好保障了学位论文质量。
(八)质量保证
(1)锚定提升科学研究素养,系统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紧紧抓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个龙头,构建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方法论与方法体系,构架了“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写作指导”和“应用统计学-决策理论与方法-高级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双轮驱动课程体系,培养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研究方法”、“管理思想”和“研究规范”等三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2)基于“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体系,突出产教融合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聚焦矿业管理系统工程、矿业安全与应急管理、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矿业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等领域进行人才培养,打造了“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数字矿山运营管理”等特色优势研究成果,实现了人才培养“通用-特色”的深度融合,探索出将“行业背景知识小白”锤炼成锚定能源矿业经济管理行业的“爱课程、爱实习、爱论文、爱行业、爱企业”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撑了多方育人体系的高水平协同发展。
(3)校院协同建章立制,强化课程质量督导。学校印发《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条例》,每年组织两次学评教,建立了教学督导为主、学评教为辅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建立了“三类多层次质量督导体系”;学校质量监督体系主抓推动“研究生院-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督导,学院两级分别成立研究生督导组,不定期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督导,重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期考核环节。
(4)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组成“研究生思政教育”督导组,对开设“经济管理理论前沿”“管理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三门思政课进行督导,重在思想政治和人文修养环节。由学科团队组成“学位论文质量”督导组,坚决执行“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第二次预答辩-院内预盲审-校外双盲审-正式答辩-院学位分委员会评审”的质量把控体系,重在学术创新环节。
(九)学风建设
学院在强化学术氛围、拓展认知视野、增强学习体验等三方面持续发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合格的道德情操。学院策划了“研究生礼仪与形象修养”“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应思应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等系列讲座和培训活动,学生整体个人修养和格局修养得到了普遍提高;按照“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报告,天天有研讨”的原则,常态化交叉推行以“秦汉大讲堂(侧重热点领域)”“经管讲堂(侧重经济管理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规范”“陕西能源化工大讲堂(侧重能源经济与管理领域)”五大载体为典型形式的学术活动,实现了“教师-研究生”“研究生-本科生”“研究基地-研究生培养”一体化,实现共生、共融、共创良好发展态势,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素养,训练全面人格。
(十)就业发展
本学科毕业研究生涌现了一批立志从事能源经济与管理的学生,相继有15人(占比57.69%)到陕北矿业公司、陕北神府南梁矿业业公司、黄陵矿业公司、华亭煤业集团等艰苦地区和煤矿生产等基层矿区工作,为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煤炭矿山企业、能源资源企业的科学管理奉献了宝贵的青春;总体上,本学科多数学生能够发扬“胡杨精神”,奔赴工作第一线,勇敢面对基层一线的管理工作挑战,选择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就业,占比为73.07%(含上述艰苦地区就业者);典型实例有:赴陕北南梁矿业公司从事煤矿生产运营管理岗位的冯占军同学;赴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煤矿运营管理系统设计的张莹同学等。
四、服务贡献
(一)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近年来,本学科发挥科研成果优势,在为西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西部矿业企业优化管理模式以及能源矿业产业转型升级、西部矿业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
(1)以安全人因和安全心理研究成果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基于安全三类危险源理论和行为模拟、神经科学等多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关注群体在安全事件中的反应变化规律;进一步提出煤矿人因事故应急干预策略,为煤矿人因事故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已经在神华集团、陕煤集团等多家企业得到应用。
(2)以“人因双态”安全管控体系,为煤矿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提供路径
本学科团队研发的“煤矿职工心理健康与职业能力测评系统(网络版)”和“人体作业状态检测系统”,作为煤炭矿山企业人员招聘和上岗测评筛查手段,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甘肃华亭煤业集团、四川煤业集团等多家煤矿应用推广,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与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具备实践可行性的作用。
(3)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中国质量工程师注册资格评价体系
本学科与AMAC(全国职业技能考试鉴定中心)合作,联合同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10余家江浙沪深地区的代表性制造企业,创始发起中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制度及其相关资格评定体系建设工作。此举将为我国企业践行质量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后盾。
(4)以区域能源经济学术影响,推进科学普及、服务社会大众
本学科紧紧围绕区域能源经济与管理展开教学科研工作,多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西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会议”上以主题报告形式进行交流;及时将研究成果发布于社会,积极发表学术论文,促进科学普及,服务社会大众。
(三)服务社会发展
本学科充分发挥能源经济管理特色,以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研究,对地方政府提供多项资政建议。本学科团队2020年主持完成的《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得到了时任陕西省省长、常务副省长的批示,认为提出的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方向规划路径具备实操性和可行性,相关成果已经被吸收纳入陕西省“十四五”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中。本学科团队2021年主持完成的《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转型路径》研究,得到陕西省副省长程福波批示,认为“研究系统、深入,请省发改委、能源局阅研”;相关资政报告,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四)文化建设
本学科点一直重视文化传承作用的发挥,通过校企合作、校外企业培训、企业高管沙龙、政府委托项目合作、对口扶贫乡村公益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21年举办学术讲座35场,校内学术讨论5场,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1场,对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
(一)对照《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的差距和不足
1、学科方向骨干带头人重要科研成果不足。
2、重要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不足。
3、重要科研获奖数量不足。
(二)上年度问题整改情况
本学科上年度主要问题是:人才引进成效不明显,引进难度较大,学术交流情况较弱,学科影响力偏弱。2021年具体整改情况如下:
1、继续加强人才引进。2021年度成功引进1位青年博士。
2、多方合作,加强学科联络和学术交流,大力提升学科社会影响力。成功承办第26届IE&EM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本领域著名院士学者莅临大会举行学术报告,大大提升了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3、2021年度本学科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
(三)其他重点考虑的因素
后续需要继续加强研究生的分流淘汰机制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机制,对于不认真投身学术的研究生,经过考核后予以分流淘汰。继续加强导师师德师风制度化建设,对于考核师德师风不合格的导师,坚决予以及时处理,师生共同努力,塑造风清气正的研究生培养环境。
六、下一年建设计划
(一)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科声誉,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学科人才基础厚度。
2、加强组织,鼓励团队作战,提升重要国家级科研项目获批数量。
3、每年组织2-3个科研团队,有重点地引导重要科研获奖的申报。
(二)下一步思路举措
1、强化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确保研究生导师履职尽责,坚守立德树人底线,培养爱国荣校高素质人才。
2、以问题为导向,全方面培养研究生解决解决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生产和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扩大学术联系,加强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展师资团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产出重要学术成果。
4、在科研获奖、教学成果奖等重要奖项上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