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同时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本篇的主题是“在历史前进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认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中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一重大论断,是对中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
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深刻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只有深刻理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才能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 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中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只有从整体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才能更好的实现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共同体文化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从思想上认识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性,要以建党一百周年学习党史知识为契机,在学习中融入党百年民族工作经验,让党员干部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经验,提升民族工作能力,同时建立文化认同,为做好民族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每个人开展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民族工作也不例外,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理论。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民族理论的宣传,让更多人民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同时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加强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各族群众心里生根发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表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跟随党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深各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书写中国梦的崭新篇章。